一定要教孩子:学会求助!


谈及这个话题,是因为看到这样一则新闻:

有个女孩被性侵了,她因为感到很羞耻而不敢向父母或社会求助,在屡次遭受到性侵后,彻底绝望而轻生了。

我特别害怕这种事情。我害怕自己的孩子会不会遇到这种人。我更害怕如果孩子碰上这种事情的时候,他会不会懂得求助?

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太多了,每个年龄阶段都会遇到不同的人,我们守护得了孩子幼年这一时的安全,却想守护都守护不了他的一世。

所以,学会求助,对孩子来说,是生存;对家长来说,是安心!


不会而求助

求助分为两个部分。

第一个部分是:我不会,所以我需要求助。

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需要接受知识,需要写作业,建立知识体系。可是我们生下来本身就是空白的,接受和学习知识需要一个过程,这个过程就是不断在从“我不会”求助老师,求助同学,求助父母,慢慢变成“我会了”的过程。

但有一个现象令我特别诧异的是,有些小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,就已经不习惯或不喜欢求助他人了:

不会数数,那就拖着吧,能拖一天是一天,等到上到大班的时候,发现10以内的加减法还是不会。

到了小学,初中,高中,知识越来越复杂,学习更难了,摆在我们面前的大山更高更陡更难以跨越的时候,我们越容易放弃。

而懂得求助他人的同学,他们不仅通过寻求帮助,找到跨越大山的方法,克服了困难。

而且因为求助,老师知道他是一个好学的孩子,也更加了解他的学习情况,从而能够找到适合他的方法去辅导。

相较于不寻求帮助的同学,老师就会默认你可能已经学会了,不需要帮助了。这就是为什么成绩上的差异会越拉越开的原因。

所以,教会孩子寻求帮助,本质上是解决孩子的疑难问题,实际上还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,让老师更加了解孩子。

这就是我想让孩子离开家后,去上幼儿园的时候,理解的第一个道理。


会了也求助

第二个部分是:我会,但我还是要寻求帮助。

这让我想到我在大学曾经担任学生会主席的时候,那时特别不喜欢寻求帮助,为了举办好一场5千多人的晚会,自己磨破嘴皮洽谈赞助、洽谈各种供应商,每天不断地跑场地,组织流程规划。

直到有一天情绪积攒太久,突然失控,崩溃大哭起来。我的指导老师在当时跟我说我一句话,至今仍然令我印象深刻:一档晚会你做得再好,也没有团队相互努力和帮助来得更好。

到职场上也是一样。这份工作我会做,但还是需要不断地去问同事,“有什么建议吗?”通过别人的帮助,会发现看待事情不同的视角,体会到这个世界的多元。

再回到小朋友身上,同样要教会他们学会“寻求帮助”。

孩子画了一张画,很好看。他会接受来自爸爸妈妈、老师或其他小朋友的赞赏和表扬。

但在赞赏和表扬下,我希望孩子能尽早让自己冷静下来,安静地思考,其实我哪里还可以做得更好的,并且问问老师或爸爸妈妈,“有什么建议吗?哪里可以改善得更好的呢?”

学不止步,我想就是这个道理吧。


互相帮助的社会

有个小朋友膀胱充满了尿液,他找不到洗手间,又羞于向老师或其他小朋友询问洗手间的位置,导致最后尿了裤子。

如果这个时候其他小朋友只是嘲笑这个小朋友的话,那这个小朋友在下次会更加羞于寻求帮助,甚至会给他留下一辈子难以忘记的羞耻记忆。

但如果其他小朋友的第一反应不是嘲笑,而是共同帮助,这就是在正面鼓励这个孩子,这才能真正解决问题。

就像开头讲述的那个新闻一样,女孩被性侵,她感到很羞耻。

她很害怕遭到其他小朋友的嘲笑,很害怕社会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她,更害怕看到爸爸妈妈失望的表情,所以她不敢向他人求助而选择了轻生。
当这个女孩是我们的孩子的时候,我多么希望围绕她身边的人不是漠然的旁观者,不是会嘲笑,冷眼看待的旁观者。

而是一群互帮互助,把帮助视为行为第一准则的人。这样,也许她不会那么恐惧去求助他人;这样,也许能挽救回一条血淋淋的生命。

我知道要形成这种体系的社会很难,但我仍然充满期待这一天能够到来,因为构建文明的和谐社会,必然是从身为家长的我们和诲人不倦的老师们,努力不断地给孩子传输正确价值观开始。


小编最后有话说:

爸爸妈妈不能永远陪伴孩子,他们的未来需要靠自己去走。但愿所有的孩子能在合适的范围内,自己积极寻找帮助,也能学会帮助别人。